- ?教師節·平凡偉大 | 諄諄教誨縈耳畔,寸草難報三春暉
- 發布日期:2025-09-09 00:00:00瀏覽量:26
感恩·教師節
師者,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。
他們以知識澆灌未來,
用奉獻點亮心靈。
每一句教導,每一次鼓勵,
都在塑造著社會的明天。
自1985年確立以來,
9月10日已成為我們共同感念師恩的日子。
但尊師重教的傳統,
早已深深扎根于中華文化的土壤之中。
讓我們一起回溯時光,
探尋教師節的淵源與演變。
在古代,“教師節"有多種形式存在。雖然古代的官方并沒有規定哪天是教師節,但尊師傳統深入人心,民間自發出了多個教師節。
首先,古代文化重視特定節令,例如端午節、中秋節和年節,這些節日常常被用來感謝教育工作者。其次,人們也會紀念孔子的誕辰日,將這一天作為教育紀念日。因此古代教師節分很多種:特定節令、塾師生日和孔子誕辰等等。
“三節兩壽”這個成語就表達了古人在特定節日對于老師表達敬意的舊俗。“三節”是指端午節、中秋節、年節,“兩壽”是指孔子的誕辰和私塾老師的生日。在很多地方,“教師節”最重視的是三節兩壽:學生們都會向塾師致送銀錢或者禮物,這被稱之為“節敬”、“節儀”。
民初倡議 節日起源
(1931年提倡成立“雙六”教師節的報道)
1931年,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、程其保等,發起聯絡京、滬教育界人士,擬定每年6月6日為教師節,也被稱為“雙六節”,并發表《教師節宣言》,提出改善教師待遇、保障教師工作、增進教師修養三項目標。在全國教師和社會各界的呼吁下,1938年8月8日,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正式決定把孔子誕辰日8月27日定為教師節,將教師節慶?;顒觾x式化。
新時代立 尊師重教
(1985年9月10日,北師大學生打出了“教師萬歲”的橫幅)
現代教師節的確立是在新中國成立后,教育工作者確認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。1951年4月19日,當時的教育部部長馬敘倫和全國教育工會主席吳玉章發表書面講話,宣布廢除國民黨時代的“八二七”教師節,改用“五一國際勞動節”同時為教師節,教師節與“五一國際勞動節”合二為一。但是在具體實施中,無法體現教師節的自身特點,全國大多數人只知道“五一”勞動節,而不知道“五一”教師節。
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教育界得以撥亂反正,正本清源,全國上下尊重知識、重視教育蔚然成風,教師日益受到社會尊敬。
1985年1月21日,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,正式通過國務院關于建立教師節的議案,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。這年9月10日,全國各地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,迎接教師節。國家主席李先念發出《致全國教師的信》,勉勵教師為祖國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。
教育,不只是知識的傳遞,
更是靈魂的喚醒、國家的基石。
我們致敬所有堅守講臺、默默耕耘的教師,
也期待教育之光,照亮更多未來。
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,
讓我們真誠地道一聲:
老師,您辛苦了!
節日快樂!
聲明:本篇文章轉載自網絡,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我們只做分享使用,不用于商業,若涉及版權問題,請原作者及時聯系我們。